服务热线:0592-5962576
【嘉庚研究】陈嘉庚先生倡导卫生为扶民强国
【嘉庚研究】陈嘉庚先生倡导卫生为扶民强国
【嘉庚研究】陈嘉庚先生倡导卫生为扶民强国
【嘉庚研究】陈嘉庚先生倡导卫生为扶民强国
时间:2024-05-29 21:58:51 | 浏览次数:424

   建国以来,鼠疫、疟疾、SARS等疫情曾经给我们造成极大伤害,而今,甲型H1N1流感正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疾病防控事关民生。陈嘉庚先生从早年起就一直倡导卫生防疫,注重疾病防控,为扶民强国。


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一生热心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在他的公益活动中还十分注重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国民卫生意识。他在许多场合都讲过这样的话:“民治政府百 端维新,而卫生端在首要之列。”①早年侨居新加坡期间,他就四处寻购医方,印送国民,或亲自撰文宣传讲究卫生、预防和消灭病害、移风易俗,以增进国民健 康、延年益寿。此外,他还筹措巨款,计划兴办医科等等。这些善举是他救世济民、爱国爱乡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科学养生、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再现。

 收集良方 印赠民众

陈嘉庚先生长住新加坡,对祖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知识均有相当造诣。从嘉庚先生遗物中,我们尚能见到他自制的药丸和自我诊疗的医用器具,不禁会对他所掌握的医术 深感钦佩。但他并未将自己的医学知识束之高阁,个人受惠。他行事再小也都会想着自己的祖国与人民。因此他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介绍 给国民。

早年,他十分推崇《验方新编》一书,“据友人所言及余自己经验,其方颇有应效,故余甚为注意。窃念吾闽乡村常乏医生,若每村有此书一本,裨益不少。”所以计 划广为印赠。最初找出版者日本中华会馆印,但运寄失误。后来登报“广集国内及南洋经验良方,以增补该书之不足。”改找世界书局印,散赠了一二万册,但谁想 又被指出处方印错,心存愧疚,但已收不回来。于是,决定重编自印。于是“遂雇一略知医学之人及一书记,专工将新旧方斟酌校对,经历数月全书修正。交本厂印 刷部经理陈耀煌君付印。”然而,却被拖到公司收盘,印刷部被收购走,“而所编书稿陈君竟失于保存,增余无限遗憾。后又遇战事,致使自印医书未遂。”但他仍 不甘心,打算“战后力能办到者,决重行登报征求编印,以遂宿愿也。”②

在到各处演讲巡游之际,陈嘉庚先生还常不失时机地向民众宣传祖国医学的精妙。在《住屋与卫生》一文中他向公众推荐治胃良药“五香丸”:“余自四十余岁染胃 病,延及盲肠,中西名医诊治无效,乃阅《验方新编》,……余照方采服,立见功效,据所言可消治十四种,若以余及朋友经验数十年,尚不止此”。在《南侨回忆 录》中说自己“数年来腰骨疼痛不耐久坐……至腰骨酸疼,前曾买报纸所载西药丸,屡服无效,既往求中医诊治,开药方两味,……,服后甚有奇效,后附子增二钱 共五钱,……连服七八次该病若失,余便起程矣。”

 关注住屋卫生 倡导居住环境

陈嘉庚先生一向注意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强调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与生产环境,以增进人民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思想大量散见于他与各界人士交流的演讲辞中,在他所撰的《住屋与卫生》一文中得到了综合、完整的体现。

08.jpg

最近适合卫生建筑法令新加坡市屋宇例图(《住屋与卫生》封底)

住屋格局调整:他特别关注住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闻之卫生之根本有三项:空气,日光与清洁”。他在抗战时期回国考察后发现我国民众住屋结构多不合理且不卫生,他在《住 屋与卫生》中说:“我国住屋不卫生,以乡村为尤甚。盖自来建屋,原不注意空气与日光之需要;习惯又多畏风,故屋宅大都户小窗乏;不但空气不足,日光更难到 达;厕池到处多有,沟渠不清,垃圾积滞;水井无栏,或距厕所仅数十步;多种弊端,为害甚烈”。因而致使每年死亡人数高居不下。所以,他将新加坡“新式”住 宅改造之政策及方法介绍给国内,称因战事致众多房屋倒塌,固应该趁重建之时机,好好改良住屋之结构,从而能起到减少疾病发生几率。如“每房至少须开窗一 个”、“窗上墙壁或他处,须开通风洞数个”、“日间窗户最好洞开,以通空气”等。

除个人居住小环境要符合卫生要求外,他还呼吁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重视社会生活大环境的改造,减少垃圾、污水、粪尿等生活性污染因素,充分利用大环境造福人民。为此他强调种花草、植树木,使城市建设园林化,“直街阔近百英尺,两边兼有人行道,并栽种佳树,横街阔五六十英尺,各屋宅门前酌留空地,或围短墙,栽种花 草,令人见之悦目开怀,似有园林之胜,精神为之爽快。居民既安,健康少病,医药迷信保险等费,终年省却不少。市区日益繁盛,业主亦因之而收桑愉之利。” “毅力进行,一二十年之后,全国城市皆有园林之胜,居民获寿康之福矣”。③

他将所撰的《住屋与卫生》印成小册子刊行于世,向民众宣传卫生常识,“并组织回国卫生观察团以提倡之也”。 

环境卫生消毒:因学校学生集中,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陈嘉庚先生要求集美学校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对学校厕所、淤水、水沟、马房及厨房前后进行灭蝇、杀虫消毒活动。⑤此外, 还对大社等周遍民众生活区的垃圾蚝壳及其他不清洁之处也进行消毒。而由学校卫生委员会对卫生进行经常性的巡查。⑥以保证学校学生的健康防疫安全。

 不厌其烦 广为宣传卫生知识

除了撰文宣传医疗卫生知识,陈嘉庚先生抗战期间率团回国慰问时,每到一处,除慰问军民、视察当地学校工厂外,还不忘“每逢开会,必报告新加坡廿年来改善住 屋,有益卫生诸事实,且言日后重建,应当取法,不可仍由从前之业主任意自建。并呈函当局,请下令被炸城市‘今后重建须合卫生,俾可转祸为福’”。在关注卫 生之事的同时,提出整改意见。如“学生等每星期日或大日子,须下乡村演说,劝告民众清洁卫生,并爱国,甚有效果”。“此后政府应负责总计划,仿新加坡之办 法,规定街路广狭,建筑家屋之条件……。”不厌其烦地广为宣传卫生防疫之重要性。

陈嘉庚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的医疗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始终一贯并终其一生。在他生前所设计的集美鳌园“博物观”影壁中,就有“文教卫生体育题词及联语”一类,又 有“谷物蔬菜木料药材花卉牲畜”一类,其中有关医疗卫生常识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可列入中药材范畴的植物(如牛芬子、勺药、白果等),种类近百种之多;又有清洁卫生常识图案数十幅(如“住屋卫生”“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场所卫生”“防病灭蝇”“美化环境”“消灭老鼠”“消灭嶂蛙”“粪便管理”“吐痰人盂”“生食清洗”等)。这些宣传医疗卫生常识的影雕,是嘉庚先生留给世人的一宗医疗卫生教育的宝贵遗产,也是一部永不磨损、别开生面的医学及百科知识教科书。⑦

 以切身经验倡导良好养生习惯

他认为我国民众都有强壮骨骼,勤奋耐劳,天赋独厚,本来具有抵御疾病的天然素质,但实际情况是民众广受疫疾所害,死伤无数。因此他联系自己的养生经验,疾呼 国人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健体强身之道:“健身之术,运动洗澡亦有关系。余少时未受新教育,对体育绝不注意,迫年逾六十,身体常见困顿。由是每早(约黎明五 点钟后)在床上运动,(辗转数十次稍稍用力),起后续行普通运动,计床上下运动十余分钟。洗澡廿分钟。用毛巾擦全身数次,温冷水随意。是后无日间断,自觉 补救不少,于今十余年裨益实多,……如能出门数千步,并行深呼吸一二分钟,既可吸新鲜空气,亦可运动内部,更为有益也”。⑧

 呼吁纠正传统生活陋习减少疾病发生

我国自古历史悠久,但生活多陋习。陈嘉庚在《民俗非论集》中指出,“慈母爱子,常吐哺饲养,此最不卫生,有损无益,盖母亲身体,或有不适,或牙齿口气不佳, 均有传染之害。”⑨又如,在“同食与卫生”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同席共食,如一碗汤一盘菜或鱼肉,共取饮食,各执匙著,沾染口涎,复取汤菜,至筵终必经多 次,该汤菜受多人匙著之共染,已成混合口涎质,若共食之人,未有疾病,自无妨碍。倘有疾病,或甫染未剧发,常能互相传染,……。”⑩因此,倡议设放公用匙 筷,以降低疾病发生几率。

嘉庚先生认为我国国民身体“弱质”,与早婚现象有相当关系,他在自赋的短歌中形象化地写道:“富家儿子尚早婚/为扬家声急怡孙/不图见小反失大/所生多弱或愚蠢/血气未定焉能戒/健康失去草无根/维新政府宜规定/适当年令方准婚。”强调优生优育,避免早婚现象。

 热心支持医学教育事业

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爱国实业家,也是一位极富远见的教育家。他一直认为,医学教育对人民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科是大学教育的重头专业,因此他始终把医学专业作为他创办大学的重要心愿之一。虽然这一愿望因种种因素在他生前未能在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实现。但1996年厦大医学院的成立终究实现了他的夙愿。

[参考文献]
①《南侨回忆录》1993年版,P5;
②《南侨回忆录》1993年版,P8-9;
③《住屋与卫生》;
④《南侨回忆录》1993版,P488;
⑤《集美周刊》第132、133期;
⑥《集美周刊》第133期,1926.4.19,P6;
⑦ 卢泰琦,陈嘉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建树,《陈嘉庚研究》1999;
⑧ 同③;
⑨ 对小孩说谎,《民俗非论集》;
⑩ 同食与卫生,《民俗非论集》;

*转自《集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