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庚先生对祖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致力于创业兴学和救国救民的宏图大业。他驰骋海内外,“南征北战”,不畏艰险,对时局判断往往独具慧眼。无论身在何处,都时刻关注国家前途,带领海外侨胞以自身的力量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正确估量时局 毅然投入战斗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消息传开,普天同庆。避难于爪哇的陈嘉庚闻讯,倍感欣喜。但他成竹在胸,喜中有忧。因为他对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结局早有预言。如今抗战胜利,祖国将何往?国共两党是合是分,是和是战?这个涉及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头等大事,又使陈嘉庚十分忧虑。
10月初,刚安全脱险的陈嘉庚,在重返新加坡途中路过雅加达。这时,国共正在重庆和谈,有人劝说陈嘉庚战后继续领导华侨襄助祖国建设,陈嘉庚不仅理解侨胞们的心 意,而且在他心中对战后如何民主建国已经有了一套设想。但一切都要以国家政治好为前提。因此,他直率地回答说:“华侨果欲帮助建国,必先分清是非。如果政 治上是非不分,则建国无从谈起。”“若此次国共会谈能真诚合作,实际推行三民主义,诚我国家无穷幸福。设或不幸分裂,最低限度,亦必有一方面能真实行三民 主义者。战时虽黑白难分,若在战后,无难水清鱼现矣。”
不久,国共和谈结束,双方代表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上庄严签字。此时,国人对国共再次合作多抱乐观态度,认为和谈成功政局有望;若重庆方面能还政于民, 则建国有望。而陈嘉庚对此却有不同见解。他认为,这次和谈“若真得到民主和平,那比嫌什么大钱都高兴,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大福气。不过看起来,蒋介石没有 诚意。”这时,香港《经济导报》为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请他题词,他断然写道:“还政于民,谋皮于虎,蜀道崎岖,忧心如捣。”陈嘉庚的题词,并非无的放 矢。抗战期间,他历尽艰辛,回国慰劳视察,深切感到国共两党对团结抗战态度截然不同。共产党坚持团结,奋力抗日;国民党则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随后事态的 发展,果如陈嘉庚所说。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于同年12月末派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建议国共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在《双十协定》的基础上,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着手整编军队,建立联合政府。从1946年 初开始,经各方一个多月的紧张磋商,达成了“和平建国”“政府组织”等五项议案共识。此时,国内政局似乎又出现转机,国人拥护,侨胞高兴,中外舆论也着力 渲染。而陈嘉庚却认为时局仍然不容乐观。此时菲律宾《华侨导报》成立五周年,他在为该报题词中,再次写道:“还政于民,谋皮于虎,蜀道如天,忧心如捣。”
局势的发展,果然不出陈嘉庚所料。政协会后不出一个月,武装冲突有增无减,“努力进剿”与“自卫反击”枪炮声此起彼伏。与《双十协定》相类似,政协决议的签 订对国民党当局来说,不过是缓兵之计,是假和谈真备战。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运用革命的两手才能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对这两次和 谈,周恩来基本赞同陈嘉庚的判断,他说:“过去与蒋介石谈判,正如陈嘉庚先生1946年打给我的电报所说,是‘无异与虎谋皮’,但是又不能不谈,因为人民盼望和平,而当时像陈嘉庚、张奚若二先生这样的人还不多,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和平骗局。”
而早在抗战刚结束,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换取美援和维护独裁统治,就加紧投靠美帝国主义,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且公然允许大批美军驻华,并暗地里调集大量精锐部队。1946年6月26日, 蒋最终撕毁协定,发动内战。对这场内战的实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它是一场由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 地的战争。”陈嘉庚对这场内战的来龙去脉也很清楚,深知其罪魁祸首就是美蒋。而要结束内战,关键在于排除一切外来干涉,让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陈嘉庚无私无畏、敢想敢干。同年9月7日, 他毅然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代表南洋千百万华侨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美国参众两院议长、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及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人,愤怒谴责美国“多方 援助贪污独裁之蒋政府,以助长中国内战”,陈先生指出:“长此以往,中国将视美国为日本第二”。他强烈要求美国“迅速改变对华政策,撤回驻华海陆空军及一 切武器,不再援助蒋政府,以使中国内战得以终止。”
“陈嘉庚电美总统停止援助国民党进行内战”电文
9月10日, 这份义正词严的电文,通过路透社和合众社等外电向全世界传播,接着由新加坡《民主》周刊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团体纷纷致函陈嘉庚,表示坚决支持他的主张,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华侨还分别开展“美军退出中国周”活动,有几十万人公开签名反对美军驻华。海内外有识之士普遍认为:陈电发表得很及时,符合民意,切中要害。陈电产生的强劲威力和冲击波,着实从一个侧面给美蒋反动派狠狠一击。
然而,海外华侨社会也很复杂,虽爱国者居多,但其政治倾向左中右都有。围绕对陈电的态度,在南侨社会中引发了一场拥陈与反陈(其实质是反蒋与拥蒋)的严重斗争。
但是真理是攻不倒的,是非是愈辩愈明的。面对这股妄图阻挡历史前进的逆流,新加坡厦集两校校友会,首先拍案而起,严正通电拥陈,指出:“陈电代表了现阶段中 国人民的心意”,号召海外侨胞一致拥护陈嘉庚先生提出的正确而伟大的主张。拥有雄厚实力和群众基础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福建会馆,迅速联合全坡工、农、 商、学、青、妇及文化各界216个团体,召开声势浩大的拥陈大会。会上,各界代表热烈发言,一致拥护陈先生的正确主张,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美军驻华。
继新加坡之后,吡叻、雪兰莪、柔佛、森美兰和马六甲等地也相继召开拥陈通电大会,曼谷、香港、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以及海内外许多知名人士如沈钧儒、 黄炎培等纷纷打电报向陈嘉庚先生致敬,经过这场拥陈与反陈斗争的反复较量,拥陈呼声占了压倒优势,甚至连起初因受蒙蔽而反陈的一些社团,也转而发表声明, 表示拥护陈嘉庚。历史再次证明,真理终将代替谬误,正义必将战胜强权。
从此,每当三年解放战争的各个重要时刻,陈嘉庚都及时地发表谈话、评论,如《论美国援蒋必败》、《国共决无和平可言》、《历史经验证明蒋介石必倒》、《明是 非,辩真伪》等等。其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充分反映了广大海外侨胞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正义呼声与立场,有力地争取了国际舆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
二、创办《南侨日报》 开辟海外新战场
通过这场针锋相对的拥陈与反陈的斗争,证实了在南侨社会中,主张和平与民主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在南洋各地也还有很大部分社团和舆论工具,仍然掌握在国民党及 其代理人手里。他们还经常不断地挑拨离间,制造事端,歪曲真相,扰乱视听,甚至不择手段地对陈嘉庚进行造谣污蔑和人身攻击。加上国内战局仍在急速发展,在 一些中间人士看来,战争胜负还有待分晓。有鉴及此,新加坡华侨文化界中一些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如胡愈之、洪丝丝、李铁民、张楚琨等人,认为急需筹办一份大 型华文报纸,并以它为阵地,团结海外广大华侨,为坚持民主进步和反对专制独裁,为促进祖国新生和维护华侨利益,而发挥舆论威力。
他们行动的第一步是将办报意图和设想,作为建议向爱国侨领陈嘉庚报告。如果他也赞成和支持,事情就成功了一半。陈嘉庚目光远大而又通情达理。他深知南洋社会 之复杂,在南洋办事之艰辛,但他也理解同事们为和平民主而奋斗的志向和决心,经过共同分析和商讨,陈嘉庚终于赞同地说:“那就动手办吧!”
办报需要大笔资金,资金哪里来?陈嘉庚在南洋庞大的企业公司在战前已收盘,战时又倾尽全力支援抗战,战后手头更形拮据。为了支持办报,他仍想方设法带头拿出11万(占全部股金的四分之一)作为示范。张楚琨和高云览也相继拿出9万 元,其他如李光前、王源兴等各帮侨领,也积极投资认股,办报资金便迎刃而解。要办好报纸,关键还要有一批有真才实学、有办报经验的骨干。胡愈之是陈嘉庚的 挚友,又是众所周知的出版界权威,由他出面组阁办报,尽可让陈老放心,报人心服,读者满意。办报必须有合适的地点和设备,并且还要高度重视发行。这些问题 经过努力,都一一得到解决。
经过整整两个月紧张的筹备,一份高举民主和平旗帜的大型华文报纸——《南侨日报》于1946年11月21日 正式与广大华侨读者见面。陈嘉庚任该报董事会主席,胡愈之任社长,张楚混任总理,李铁民任督印。陈嘉庚在创刊号上明确阐明办报宗旨:“我爱国华侨本爱国真 诚,求和平建设,兹故与各帮侨领,创立《南侨日报》,其目的在团结华侨,促进祖国之和平民主,俾内战早日停止,政治早日修明,国民幸福早日实现,以达到孙 国父建国之主旨。”
陈嘉庚及胡愈之等人创办的《南侨日报》,一开始就以崭新的内容和版面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它从祖国、马来亚和华侨社会的现实出发,努力宣传华侨华人中的好人 好事,并针对新马华侨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为广大侨民的利益服务,以深入浅出的笔调论述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报道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与国民党军队节节 败退的消息,同时还积极宣传解放区的新气象和国统区的苦难与腐败,以及民主运动在海内外的蓬勃发展进程。此外,报纸还发表许多短小精悍、体裁多样的文章,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信任。
中共中央对陈嘉庚创办的《南侨日报》十分关注和支持。1947年, 周恩来特派夏衍到新加坡,协助胡愈之主持笔政,进一步加强《南侨日报》的战斗力。后来,该报又扩大业务范围,创办《南侨晚报》。南侨印刷厂还承印新华社在 新加坡发行的新闻稿以及毛泽东、陈嘉庚等人的部分著作,承印《风下》周刊和《新妇女》,显示出《南侨日报》在激烈的战斗中大踏步前进的兴旺景象。
陈嘉庚搞实业是行家,办教育是专家,写文章是作家,其署名的评论文章,皆亲自动手,未劳驾他人。在三年多时间里,他为《南侨日报》撰写的一系列政论性文章, 不仅战斗性强,而且风格独特,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二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三是充分说理,以理服人。
由于陈嘉庚与全体报社同仁的艰苦奋斗,广大爱国华侨的支持和爱护,《南侨日报》这块舆论阵地,旗帜鲜明,支持硕果累累。它从海外一方与国内进步力量遥相呼 应,与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紧密配合,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加速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舆论上的特殊贡献。对此,中共中央给予了很高评价。
该报因主持正义,不断揭露美蒋互相勾结发动内战的阴谋,拥护中共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纲领,被誉为“民主堡垒”。
三、建立海外民主长城 支援祖国反内战
在新加坡,爱国华侨也组织了新加坡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1947年5月31日,新加坡各界华侨召开声援祖国学生反内战大会,陈嘉庚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建立海外民主长城,打倒蒋介石政府,共同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
为了给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披上“民主”的外衣,1948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大总统”。5月1日,陈嘉庚等在新加坡发表《南侨总会第十六号通告》,否认“国大所选举的总统”,谓其为“卖国诚有史以来所未有”。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5月4日,陈嘉庚出席中国民主同盟等新加坡进步团体召开的代表会议,会议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赞同中共中央发出的“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0月10日, 陈嘉庚在福建会馆庆祝双十节大会上,作了《历史经验证明蒋政府必倒》的讲演,公开指出蒋介石“令言毁约,公开发动内战,但知利己独裁,不顾民族惨祸”, “天道至公安能免于败亡?楚歌四起,不过时间问题耳”!南侨总会的通告、陈嘉庚的演讲等,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1、http://jmbbs.edu.topzj.com/thread-13112-1-1.html;
2、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厦门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8,P289-291;
3、《陈嘉庚选集》第102-102页;
4、《陈嘉庚言论集》第55-56页;
*转自集美图书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