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庚、林义顺两位先生都是爱国华侨领袖,新加坡早期历史上的重要先驱人物;陈嘉庚先生是闽籍华侨的先贤,林义顺先生是粤籍华侨的先贤,深受广大侨界的尊崇。
陈嘉庚先生是位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林义顺先生是位著名的实业家和民主革命家,惟国内许多人对他还不甚了解,现特予简介:他于1879年在新加坡出生,有“橡胶大王”、“商人革命”的誉称,祖籍广东潮州,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首任总理,曾经营橡胶园、涉足金融业,任过中华总商会会长、怡和轩俱乐部总理等。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并任交际(外交主任),协助孙中山组建南洋各地同盟会,参加黄冈起义,筹措活动经费等。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颁以旌义状,1917年任大元帅府参议,1919年被聘为粤军总司令部顾问;后又筹款声援倒袁(世凯)运动,任过北京总统府名誉顾问、国民政府财政部顾问等。三十年代日寇侵华,他抱病迭电南京政府敦促抗日图存。1936年3月回国疗养,抵达上海数日病情突然恶化,于3月19日逝世,享年58岁,国民政府派代表到沪致祭,明令褒扬其功绩,并决议将其遗体公葬于南京。新加坡各界华侨也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为纪念他开拓新加坡的功绩,当地的许多乡村道路,都以他及其家族的名字命名。
陈嘉庚先生与林义顺先生关系十分密切,主要表现如下:
1、他们追求民主,志同道合。他们都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反对封建王朝统治,当林义顺先生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后,他热诚地于1909年介绍陈嘉庚先生与孙中山先生认识并参加有关活动,并于1910年介绍陈嘉庚先生参加同盟会。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俩得知外国已承认,而汪精卫却在国外遥与南北诸不服从者,互相利用,煽动反对。陈嘉庚和林义顺俩先生则联名发电劝说拥护国内政府,惟无效。他俩拥护国内政府并敬重政府官员,如1929年国民政府胡汉民、孙科等到访新加坡,陈嘉庚先生在怡和轩设宴接待,林义顺先生亦出席,且他俩乃同席而座。同年他俩还与王宠惠(曾任外交、司法总长、国务总理、代理行政院长、我国首任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法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曾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等会晤合影(见《陈嘉庚言论集》2004年版,正文前的照片第5面)。
2、陈嘉庚先生办学曾得到林义顺先生的大力支持。例如,1918年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兴办南洋华侨中学,林义顺先生则积极认捐,后还出任财政、总理。又如,1923年8月,陈嘉庚先生在国内创办的集美学校临开学,却发生驻集美的闽粤军交战,流弹横飞,9月3日,从马来亚回国的侨生李文华、李凤阁等人赴厦,途中被闽军扫射中弹,李文华伤势严重致死,此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公愤与严重关注,校长叶渊等即向闽军严重交涉,而陈嘉庚与林义顺俩先生获悉,也从新加坡致电闽粤军首领,要求把驻军撤出集美学村界外,确保集美学校教学秩序安定与师生安全。校方也派代表向南北军政当局请求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后获孙中山大元帅本营批准在案。(此也是“集美学村”命名的由来)
林义顺先生还关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他于1926年11月回国期间到厦门大学探访过,当月29日曾在《厦门大学参观题名录》上留下签名墨迹。同时还与陈嘉庚、林文庆校长等在该校群贤楼一楼合影(见《陈嘉庚言论集》2004年版,正文前的照片第4面下幅)。
此后,林义顺先生还多次赠送图书资料给厦门大学,如,1928年9月,他赠送自已精心编篡装订的《星洲同盟会录》(封面硬纸板烫金)珍贵手写稿本给厦大。(该书为最早记载新加坡同盟会活动的史料,是研究民国史和华侨史的重要资料,为厦门大学图书馆所珍藏,获新加坡史学界的充分肯定。)1929年间,又赠送其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灵柩移葬南京中山陵公祭拍摄的珍贵照片和有关材料给厦大。1933年11月,又赠送其舅父、原新加坡同盟会会长张永福著《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给厦大。
3、他们结成姻亲,传为美谈。他们俩家均是著名侨领,往来密切互相了解,珍惜情谊。1923年,陈嘉庚先生为女儿丽好与林义顺先生长子忠国完婚,他俩家当地闻名,其联姻则被认为一桩盛事,当时多家报纸均作长篇的报道。俩亲家谦逊和谐互助,陈嘉庚对亲家的子女教育十分关注,林义顺有一个时期忽视华文教育,将儿女送英文学校就读,陈嘉庚则有微词,当义顺将幼子忠宪又送去时,便当面找义顺谈,称身为中国人,首先应该接受华文教育,知晓中国传统文化,遂得到亲家的理解予以转学接受华文教育。忠宪小学毕业征得亲家同意,陈嘉庚又亲自把他送回国内集美中学学习。
林义顺先生于1936年病逝,而第二年陈嘉庚的女婿忠国亦病故,陈嘉庚依然对亲家全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嘉庚:《南侨回忆录》,(四四)伍朝枢遇剌、(四六)决定拥护中央;
2、陈鸣鸾:关于林义顺的文章。原载《新加坡怡和轩九十周年特刊》。见《陈嘉庚的亲属、族亲及事业》,政协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编,2002.12;
3、陈瑞仁:集美学村的由来与发展。见曾讲来主编的《陈嘉庚研究文选》第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4、http://baike.So:com/doc/5969481.html